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烽火八千里,从杀一个够本开始 >第二十六章 最长一夜(之三)84(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二十六章 最长一夜(之三)84(1 / 2)

11月4日白天,乍浦要塞守备阵地连续两次打电话报告发现日军侦察机低空飞过,经过李国魁的一再询问,观察哨兵终于回忆起这次来侦察的日军飞机与往常一周来个一两次的侦察飞机不同,其脚下好像踩了两个浮筒。

李国魁心下立刻了然,这是日本海军第三航空战队的94式水侦,这种飞机比94式陆侦多了两个醒目的浮舟,非常好辨认。

看来日军舰队已经到达离海岸不足一百公里的地方!之所以没有进一步驶近,有可能是担心被中国方面出海打鱼的渔民看到。

那么,可以推测,不,可以断定,日本人即将在36小时之内发起登陆作战了!

总体来说,杭州湾确实是不适合日本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登陆的。

但是李国魁非常清楚,日本人将要实施的,并不是诺曼底登陆那种以夺占重点港口,输送上百万部队为最终目标的战略登陆。

杭州湾登陆反而更像是仁川登陆这种以迂回包抄中国军队后路为主要目的的战役性质登陆!

所以,日军并没有打算把第十军配属的重武器和机械化装备在杭州湾全部送上岸。

以日本人的鸡贼个性,他们的登陆计划本质上还是试探冒险性质的,各师团以精锐轻步兵为前锋携带三到五天的给养,涉水上岸后侧击中国军队的腹背。如果登陆战遭遇到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他们才会考虑投入到更多资源。

所以李国魁的想法就是:小日本既然喜欢添油,那我就让你添油好了,我也不暴露全部的实力,你忝多少我吃多少,总之就是用手头的人员利用反登陆作战的地利好好给你们日本鬼子放放血。

要彻底实现日军添多少我们吃多少的话,兵力依然严重不够。这是李国魁两天两夜几乎没有合眼带着人马不停奔波巡查时的最大感触。

在乍浦到拓林漫长的海岸线上,李国魁第一次发现有太多浅滩可供日本的步兵跋涉上岸。

甚至在有人带路的情况下,日本人完全可以事先派出数个小队,乘坐大发艇在一些非常隐蔽,人迹罕至的天然港口登陆。这些小队一旦登陆后,就可以隐入半人多高的芦苇丛中,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在关键地方出现,袭击海岸守军的后勤重要节点或者斩断前线与增援部队的联系。

可是第一线只放少量的兵力是已经想定的战术,这是避免遭受日军海军方面的直瞄打击。

9个连监视防守几十公里宽的海面已经是187旅能摆出的最优迎敌阵型,超出这个数量的话,搭建阵地的材料,各阵地之间的通信工具,一线阵地的火力配置,各团各营掌握的有力反击部队,都无法满足李国魁心目中的最低要求。

如果低于这个数量,那么干脆就不要防守,让日本人大摇大摆上岸好了,反正总能找到大片人盯不到的滩头。

只能希望日本人头铁,登陆时尽可能的直接撞到中国军队阵地跟前了。

这样63师这种二流部队还能依托阵地打一打,如果按照原来历史在行进中仓促接战的话,结果已经明摆着的,他们根本撑不了三四个小时。

其他方面的支援还是指望不上,尽管187旅在接防时接连递交了很多发现日本方面异动的报告,只不过全部石沉大海。

至于63师本身,师长陈光中依然不知去向,副师长李仲任只知道喝酒哀叹。师参谋长李谷愚现在负担起了上下联络的重任。

188旅的陈渠珍阳奉阴违,并没有丝毫打算和187旅并肩作战的迹象,189旅空额极多,战斗力孱弱,李谷愚干脆狠狠心命令他们把少量的重机枪,迫击炮等武器统一交给187旅,只作为辎重兵和补充兵使用。

海防防线千疮百孔。

那么接下来的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手里的这支精锐机动力量,能不能以雷霆之势消灭从缝隙里溜进来的日本小队。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