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谁还种田啊! >第124章 因为不划算!(求追读求打赏)124(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24章 因为不划算!(求追读求打赏)124(1 / 2)

跟石都市府高官谈判完合作事宜后,林晨和李文彬随便吃了个晚饭,便开车回了妖都。

已经比计划多待一天了,还是尽快回去好一点。

当然合作的事,肯定没忘了跟微光生物的人说上一嘴,要不然过几天梁局和赖局找上门,公司的人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就太尴尬了。

第二天一早,回到学校的实验室,看着已经忙碌起来的师兄师姐们,林晨突然发现自从旅游回来,将各种留下的手尾都搞定后,好像自己暂时没什么需要忙碌的事情了。

手上唯一的实验项目就是生长剂的研究,但这项目早就陷入瓶颈了。

在找到新的实验思路前,林晨能做的也不过是各种重复做实验,看能否在不断重复中,发现些许的不同,然后以此为突破口,将实验继续往往前推进。

重复的生长剂效果观察实验是无比枯燥的,也就是林晨前世早就习惯了,已经有不错的抗性了,要不然这实验还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这样想着,林晨便出门跑了一趟实验田,今天的实验数据还没记录呢。

不过这事也没花费林晨多少的时间,算上来回的时间,也不过花了不到一个小时而已。

然后林晨便坐在自己的实验台前,开始在那发起呆来了。

读博期间,居然能够悠闲到在实验室里发呆,这说出去估计不知道得羡慕死多少硕士生博士生。

甚至很多已经完成学业的底层科研人员,估计也是一样的感觉。

科研牛马,活多辛苦才是生活的常态,清闲那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发呆过程中,林晨的思绪飘散,不知不觉中就想起了昨天跟石都市谈好的合作上。

现在这个时间点,石都市市府那边,估计最多也就刚开始进行开会讨论,合作的签署肯定没有那么快。

但微光生物已经在李文彬的安排下,开始对城关镇各处河流湖泊的水质进行采样,交给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对河水的各项数值都进行了检测。

目的主要是想要确定河水中的污染物质是否会影响微藻用作饲料。

而且为了安全起见,微光生物也不是单纯检测水质,还按着采样要求,在各处河流湖泊,实验性地的播种了一些藻种。

很多有毒有害物质,被微藻吸收之后,是会被直接分解掉的。

就比如生猪养殖过程中,抗生素和激素的药品肯定是少不了的,这其中有很多残余就会随着排泄物进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

这些残存的抗生素和激素如果直接排入野外的话,对生态的影响是很巨大的。

但微藻就可以高效彻底地分解掉它们,直接排除相关隐患。

所以光检测水质是不能完全确定最终产生的微藻能否符合饲料标准的,还是得检测采集微藻制成饲料后的各项数值是否满足要求才行。

只是这样一来,两大类的检测一做,需要的检测费用可就高了去了。

不过问题不大,虽然还不知道市府大会讨论的结果如何,但如无意外,合同签订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市府高官牵头,又有主管和监督部门的支持,合同要是还能告吹,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咦?用混合藻种治理石都市河流污水,好像有点浪费诶!”发了好一会呆后,林晨突然小声自言自语道。

因为就在刚刚他思绪飘到跟石都市的合作上时,突然想到河流污水的治理,全程都是在野外露天情况下进行的。

也就是说,混合藻种中的异养型小球藻根本就没有发挥的空间,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不用多久功夫就会重新分化成自养型小球藻。

而当初为了合理搭配,可是费了林晨和合作的微藻专家们不少功夫,而且将异养型小球藻加入进去,也是需要不少成本的。

倒是硝化菌、解磷菌、溶钾菌等三种细菌的作用反而是蛮大的。

沉淀在河床湖底的矿渣碎屑中本身就含有氮、磷和钾三种元素,而且除了钾元素外,另两种元素的含量还不低。

有三种细菌的作用,能让它们更快从矿渣中溶解出来,不但能加快微藻的生长,也能提升河流湖泊的治理速度。

所以如果能将混合藻种中的异养型蛋白核小球藻剔除出去,换成自养型的小球藻,那即使产出的微藻无法作为饲料,在成本方面也能下降不少。

到时是让公司趁机赚更多一点,还是给石都市府多一点让利,减轻市府财政负担,打好跟市府的关系,那就交给李文彬去决定了。

相比起将两种不同营养模式的小球藻和三种细菌在化感强化之后统合在一起,只统合两种相同营养模式的小球藻和三种细菌的难度系数无疑是要低上不少的。

不过这工作对林晨来说难度还是不小的。

倒不是说林晨就弄不出来,只是他微藻方面的技术还是太弱了点,需要的时间恐怕比较久,可能会赶不上合同签署后的污水治理实施。

好在林晨早就过了以前那种单打独斗的阶段了。

微光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虽然如今都在石都研究蓝眼泪和夜光藻灯的项目,但在妖都不也还有合作的秦苒教授团队在么?

林晨完全可以去找她寻求帮助。

他一向不是纠结的性格,既然脑海里有想法,正好现在也有空,那就干脆直接行动起来。

所以林晨跟刘教授打了个招呼后,便直奔水产养殖系而去。

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水产系了,对这边的情况虽然说不上了如指掌,但大致布局还是知道的,所以也不用问路,他很快就来到秦苒教授的实验室。

不过林晨并没有见到秦苒教授,连王晓宇也没在实验室。

向一位实验室的师兄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秦教授带着一批学生去实验鱼塘那边,测试一些微藻的数据去了。

于是林晨只好再次骑上电动车,调转车头直奔水产系的实验鱼塘那边而去。

粤农的实验鱼塘占地面积并不小,毕竟各种鱼虾蟹水产品的研究养殖都需要比较大的水池。

不过那都是其他教授的,秦教授的试验池塘面积就没那么大了,而且还被划分成一个个的小格子,每个格子池塘里都是一种或者几种混养的微藻。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