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灵异悬疑 > 云山千秋 >第五十三章 战事起54(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五十三章 战事起54(1 / 2)

昭宁三年的第一缕晨光越过万水千山,洒遍了长安的角角落落,金辉一片,映照着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

大周建国不到三百余年,吐蕃称臣,后收复楼兰和突厥,建立安西四镇,国力日益强盛。

可境却不太安宁,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的回鹘政权蠢蠢欲动。

东面的新罗藩国臣服百年,近年来却勾搭上了东北海上一倭寇建立的岛国政权,狼狈为奸,小动作不断。

但其中最让昭宁帝头疼的,还是土地广阔,人高马大的回鹘政权。

回鹘曾与大周有过三次大战,虽每次都以大周取胜而告终,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使赢,大周也赢得极其惨烈。

面对游牧民族的一身蛮力,哪怕有再高明的将领指挥大局,有再精锐的部队冲锋陷阵,都免不了血溅山河,尸横遍野的惨烈。

永昭三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昭宁帝正在含元殿与百官设宴,欢度上元节。

千里之外传来的军报打破了节日的欢声笑语。

“陛下,边境传来军报,回鹘大将阿古达木领兵三十万突袭归绥,薛将军不幸战死。”

猝不及防的噩耗让时间仿佛凝滞了一般,群臣静默。

年轻的昭宁帝自登基以来朝中一直非常安定,边境虽有大大小小的矛盾,但都无关痛痒。

回鹘的突然袭击是对新皇的治国的第一次巨大考验。

年轻的昭宁帝眼中闪过了一丝慌张,可永昭帝多年来的悉心栽培使得她早已具备了一个帝王应有的冷静和理智。

就在群臣的静默中,昭宁帝终于开了口:“四品以上官员,移步宣政殿。”

轻歌曼舞的宴会转眼间变成了庄重肃穆的朝会。

“陛下,臣愿带兵出征,为大周击退倭寇,收复归绥。”高渐漓毛遂自荐。

昭宁帝的心中万般踟蹰,高渐漓是大周最精通兵法之人,师从景阳教剑术也是没得说。

可毕竟是女将,面对人高马大的回鹘将领,只怕在近身搏斗中要占下风。

昭宁帝深知回鹘虽来势汹汹,但这两年与周围的小国战争不断,此次突袭大周不过是个下马威,真正要打起来,未必能胜。

战场刀剑无眼,昭宁帝心中估摸这场仗胜率有七成,也心知肚明必定要折损不少兵力。

自古以来,武功再高,经验再足的将领带兵出征,就算能保证打胜仗,却无法保证活着回来。

大周已经失去了薛蠡这一员大将,断不可再失去高渐漓。

“高大人,你年事已高,又身兼数职。”昭宁帝语气平和但不容抗拒,“主将孤已有人选。”

“陛下,此仗臣不得不去。”高渐漓坚持道,“师兄死得太冤,于公于私,臣都不能坐视不理。”

昭宁帝凝神片刻,松口道:“那孤就允了高大人随军出行,但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奔赴前线,只能在营中指挥。”

满殿文武皆知昭宁帝用意,无人启奏。

高渐漓应道:“臣谨遵圣旨。”

“传孤口谕:令兵部尚书高渐漓为参谋,云麾将军长孙默为主将,薛灵洋,霍羽为副将,调兵三十万,即日出征,收复归绥。”昭宁帝一声令下,百官肃然。

“陛下圣明。”

长安的春季,是短暂而又热烈的,如同一场转瞬即逝的狂欢。

从大明宫到光阴巷,从曲江池到潏河畔,从天上星到水中月,都被畅畅东风裹挟着,星夜兼程地奔赴赫赫炎炎的夏天。

三个月后,大军得胜,班师回朝。

宣政殿内,昭宁帝正襟危坐,百官沉默静立。

长孙默身披铠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地穿越长安街,薛灵洋,霍羽紧随其后,一路行至玄武门。

昭元长帝姬正静立于玄武门外。

与她一同来的是当朝三公,一品大员。

丞相慕容淑、太尉宇文宴、御史大夫殷漓玄站在昭元身后,翘首以待。

昭元远远望见大军行来,主将的身影在晨辉中渐渐清晰,可随着队伍越来越近,她脸上的笑意也一点点地散去。

就在离玄武门之后三丈远的地方,长孙默突然叫停了正在前进的队伍。

只见他面有愧色,翻身下马,手握匕首,跪到了昭元跟前:“臣无能,没能保护好高大人,请长帝姬赐罪。”

众人的目光循着队伍极目望去,远远地看见在薛灵洋和霍羽的身后,有一个覆盖着白布的棺椁。

昭元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片晌后颤抖道:“一切等陛下定夺吧。”

宣政殿外,停放着高渐漓的灵柩。

长孙默,薛灵洋,霍羽三人跪在殿外,求昭宁帝赐罪。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