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曹叡 >第10章 赵庄夜宴(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0章 赵庄夜宴(1 / 2)

一首诗念完,赵父已经涕泗横流。

这就是他年少时的真实写照啊!

年少时因仰慕段颎名气而投身军旅,在西北凉州之地与羌人厮杀了四五年,积功升至一曲军侯。

期间有多少苦楚,不足为外人道也。

风里来、雨里去,冰里眠、雪里卧。

赵父一揖到地,长拜道:“老朽多谢公子赠诗,感激不尽。公子务必在庄中久留些时日,老朽也好日夜奉茶,以报公子赠诗之恩。”

七十多岁的老者给自己下拜,曹叡哪里敢受?连忙上前去搀扶赵父,说道:“小子德薄,当不起长者如此大礼,快快请起。”

赵父执意要拜,曹叡怕把握不好力度,不敢强行扶起,便让开身形,又叫赵聘一起搀扶,两人合力才将赵父扶起。

经过这一小插曲,还未作诗的司马师哪还有这个心思,直接放弃。

只见他面带苦涩,说道:“元仲兄此诗一出,弟如何还有脸面献丑?不如就此作罢。弟以瓜为酒,敬元仲兄。”

又看向一旁的郑称,问道:“先生以为如何?”

郑称倒是没意见,曹叡的诗乃上乘佳作,有此一首足矣。让司马师再作一首,若是两首诗水平相差甚远,反倒不美。

正好有僮仆来报,说宴席已经备好,众人便揭过此事,纷纷起身随赵父一同前往大厅。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分餐制和合餐制并行。赵庄祖孙几人平时同坐一桌吃饭,宴请宾客等重大场合,又会改用分餐制。

几人依次序分席坐好,赵父举杯祝酒,说道:“几位贵人光临寒舍,实乃赵庄之幸。事起仓促,只得略备薄酒,招待不周还请贵人海涵,莫要嫌弃。”

说完一饮而尽,又举起一杯祝酒。

曹叡和司马师年纪尚小,只饮了一小口,郑称和许仪倒是满饮了一杯。

众人分桌就餐,身前的餐桌上摆满了各色美食。品类之多,足见赵家人对曹叡一行人的重视程度。

烧甲鱼,炖羊肉,炖鸡肉,鱼脍,应季的芹菜,等等,共有七八个山珍海味。

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应有尽有。

穿越过来三个多月,饮食方面曹叡已经大体习惯,唯独对鱼脍敬谢不敏。

鱼脍即生鱼片,赵庄的厨子刀功着实精湛,鲤鱼肉被他片的薄如蝉翼,呈半透明状。

《礼记》曰:脍,春用葱,秋用芥。

现在是初夏,佐食的小虾酱里加了葱、姜,风味别具一格。

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食物,上到皇帝,下到百姓,皆吃鱼脍。

各地吃鱼脍成风,不吃鱼脍的反倒成了奇风异俗。

应劭在其收录各地风俗习惯和奇人奇事的《风俗通义》一书里,特地记载到:祝阿(今山东齐河县祝阿镇),不食生鱼。

显然应劭认为祝阿这个地方不吃鱼生有些奇怪,显得与大家格格不入的样子。

无论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曹叡都不吃生鱼片。他觉得有风险,尤其是淡水鱼,里面很多寄生虫。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