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阅读本书

第103章 (1 / 2)

  全场摄像机对焦到凌放脸上,也有记者在私下低声议论,他眼睛都不眨一下,继续说自己的。

  凌放的直觉是:为了照顾看到采访视频时依然不完全了解项目的观众,他还是先说基本情况,否则国内观众一头雾水,连为自己讲道理都讲不清楚,多吃亏。

  他的直觉没错。在舆论发酵的第一时间采访主办国冠军运动员,是这个不大不小的事件传播效率最大化的关键时点。从科普和澄清的双重意味上,这几句话都很重要。

  凌放平静地叙述:“——但是,这一做法也并不是首创,标准台传感器布设参照的是索契跳台,本届世锦赛场地。”

  “不错的跳台,我也在那里拿到了世锦赛冠军。”他的声音清冷而笃定。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3章

  凌放在客观叙事, 但他的状态,叠加上冷淡系的高颜值,自带挥之不去的凛然气场。

  一片摄影机 “咔嚓咔嚓”的拍照声都微微一顿, 随后又更快地响起。

  国家队对于运动员、教练员都有采访、公开发言、尤其在有外媒在场时的发言有过要求, 甚至冬奥前都组织过培训课程, 总体思路当然是大气友善包容那一种,最好是周到且话少。

  他们的上一代运动员, 基本就是沿袭体制内人员那种作风, 恨不得说:“抱歉我不是我们单位负责答复媒体的人员”模板……

  不过,运动员毕竟是特殊的、公众向的职业。

  尤其这几年, 年轻运动员们遵守“公关课程”的越来越少了, 大众也喜闻乐见。以凌放的性格,更是有什么说什么。

  传感器的科学性和灵敏度一直在飞快地提高,世界各地新建、翻新的跳台都更新过、或者在计划更新风速风向传感系统。

  就凌放近期和其他国家运动员交流的情况来看, 德国克林根塔尔翻新的两座跳台、芬兰国家队新建的70米训练台, 都是类似的传感系统布设方案, 国际奥委会、国际雪联的数次专家评审, 以及米兰冬奥会来张家口“取经”的工程团队,也都对涞源跳雪场地很赞赏。

  “我认为, 在不影响实际滑行、跳跃、着陆等技术动作前提下, 对环境条件安全再重视也不为过。”

  “安全不会影响发挥。目前世界纪录是克努特去年奥斯陆大跳台的241.5米, 雪如意跳台的技术顾问里有奥斯陆大跳台的副总工程师。现在不是30年前, 跳80米就好的时代, 那时候看风向标就跳。”

  凌放本不算太关注建筑工程方面的消息,这个事儿还是韩墨京闲聊时跟他提过。

  他的语气平缓, 但话锋凌厉。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