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阅读本书

第113章 (2 / 2)

  世界杯分站赛的决赛日,有多家体育媒体实时转播。

  教练台上还是中国跳雪观众很熟悉的叶飞流, 这位中国跳雪队总教练, 也依然是凌放的实赛教练。

  当地电视台直播时还给了镜头, 叶飞流侧身遥遥看着大跳台顶上。

  凌放在那里。

  海拔1200多米的大跳台顶,风声凛冽肃杀,但独自站在出发点的凌放本人只觉得神清气爽。

  随着年龄上去,骨密度增大,凌放出于技术类型原因选择了减重,再加上不知是骨折还是休养条件太好的关系,凌放居然又长高半厘米,如今看起来甚至比他从前偏少年的身形还更纤细。

  脸颊还是很白,几乎和背景的雪色相映。

  在堪称秀丽的容颜之外,那种许多观众熟悉的冷清感依旧,但气质里少了几分摄人的锋芒。外界眼中“失去的两年”,在他身上沉淀了更深的底蕴。

  央视转播本场比赛,苏靖带着一位年轻的解说员,很激动地对着守候在电视、电脑、手机屏幕前的无数观众快速复述着凌放的过往战绩和今年以来的比赛情况——

  当今国际跳雪中,完全的高起跳、高滑翔曲线选手本就不多。

  像是德国的埃里希科赫,也并未继承目前任职德国队教练的前世界冠军奥维尔的衣钵,科赫现在技术成熟后更倾向于中高曲线。

  挪威的克努特则是在滑翔后程一向比凌放稳健保守,起跳高、但后期滑翔角偏大。

  和凌放类型最接近的依然是芬兰队克里斯多夫,前年脚踝受伤后,也在逐渐尝试改换技术。

  凌放回归大跳台,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项运动当前国际高水平竞技中的空白。

  “……理论上,他本身就是在K120更能发挥出优势的选手。同时,起跳和飞行极具观赏性,能回到大跳台是这个项目的好事儿啊!”苏靖感慨。

  虽然解说们提前也在讲:不要给运动员太大压力,这是他复出后首站A级大赛。但比赛直播的国内关注度还是在节节攀高,在凌放第一跳出场时,达到了峰值。

  ——他出发了。

  这次起跳看起来格外轻灵飘逸,力量内蕴,起来那一下几乎看不出向下发力多大。

  整个人轻得如一片边缘锋锐的羽毛,飘然出鞘!

  苏靖赛前分析时已经激动发泄过情绪了,正式解说起来还是很专注的:

  “好!呀起跳时机稍差了些——滑翔展开很完美——低空了!好的,着陆!”

  实时距离,109米。

  苏靖接着讲,“不确定是不是错觉,等下看看数据,感觉他准备着陆动作的高度居然比受伤前还低,凌放这一跳非常自信啊!”

  他的搭档接着说:“看一下慢动作回看——蹲深时机和动作都很完美啊,哦这里!看,就是起跳右腿发力不实导致的,起跳时机稍有偏差,看来下肢力量还是比他构想的最佳动作稍弱了些,没跟上……”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