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我知后世六百年 >第10章 被背黑锅(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0章 被背黑锅(1 / 2)

夜深人静。

大风雪过去的天气瞬间冷了不少,炭盆里的火苗幽幽的跳动着火光。

“你说老四搞了个靖难?”

朱元璋坐在火盆前,把烤好的馒头递给朱标。

“是。”

“四殿下应该也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起兵坐上皇位的藩王吧?”

朱元璋只说常茂不用把每天发生了什么都事无巨细的告诉他,又没说他不能问大明将来都会发生了什么。

说到底,人都有猎奇欲。

“那老四做的如何?”

其实,只要朱元璋能够保证朱标活着即位,把手上的皇权顺利交过去,大明自洪武年之后的所有的历史都将会被改写。

那朱元璋现在问的这些,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上位。”

“时间还长着呢,完全有机会避免二十五年后的那事儿的。”

话把子一打开,还不知唠多久。

后面的那些事情,可不全都是好事。

就这位爷的脾气,谁知道哪句话就让他生气了。

“咱问你的是老四,谁问你老大了。”

“你是觉着咱避不了二十五年后的那事?”

看吧。

这还什么没说就不高兴了。

避了避不了的,那等二十五年后才知道。

他觉着与否,有个屁用。

“能啊,当然能。”

“上位如此英明神武,哪有上位办不到的事。”

常茂谄媚一笑,随即做了回答。

“四殿下年号永乐,在位二十二年。”

“五次亲征漠北,六次南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收录秦至大明的所有文献,被称为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

尽管朱棣发动靖难篡了位,但他的这些功绩还挺让朱元璋高兴。

别看朱棣现在不过年仅八岁,却已经表现出了不一般的军事天赋。

对朱棣,朱元璋自然也就多了几分喜欢。

为人父母者,常常会对聪明的子弟多些偏袒。

“老四之后呢?”

话都说到这儿了,只能继续往下了。

“四殿下永乐了二十二年病逝于北征途中的榆木川,长子朱高炽于当年即位。”

“年号洪熙,但只在位十个月。”

“不过,洪熙皇帝在位时间虽短,却在四殿下北征期间数次监国,为四殿下调度粮草,稳固后方起到了关键作用。”

“洪熙皇帝庙号仁宗,和其子宣宗朱瞻基被后世共称仁宣之治。”

从永乐到仁宣,这也是大明的高光时刻。

“仁宣之治。”

“不错,像咱的儿孙。”

即便这些或许将来都不复存在了,但仍不妨碍让朱元璋从心中满足一次。

尽管这不是他所希望的朱标一脉,却不也都是他朱家的子弟嘛。

“朱瞻基之后呢?”

哪有经久不衰的王朝,往后怎样还用问吗。

“宣宗皇帝虽只在位虽只有十年,但他也有不少值得歌颂的功绩,臣和上位再唠唠。”

常茂拉了拉凳子往前一坐,显然是在逃避继续往下说。

他越是不说,朱元璋越想知道。

“咱就问你朱瞻基之后。”

朱元璋目光灼灼的盯着常茂,压根不给常茂搪塞推辞的机会。

没办法。

常茂只能从椅子上起身,和朱元璋拉开了距离后,这才道:“宣宗之后是英宗朱祁镇。”

“英宗年号分别为正统和天顺。”

好人谁用两个年号。

常茂先抛出这,也是为给朱元璋打个预防针。

“正统十四年,年仅二十三岁的英宗御驾亲征于土木堡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

这话一出,就连朱标脸色都变了。

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可没几个做过俘虏的。

这于国于民,可都是莫大的耻辱。

“为了稳定当时的局面,宣宗的皇后和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扶持了郕王朱祁钰即位。”

“但,土木堡之变当初四殿下所创的三大营,以及上位所积累下的精兵强将却都损失殆尽不说,就连朝上一大部分随征文臣也都死于瓦剌。”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