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混元宗师 >2有活(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2有活(1 / 2)

以上这些便是简介牌上的文字内容,相应的地方还配有相关人物和云海堂早期面貌的照片,黄小英与李伟明夫妇二人的照片当然也在上面,这李伟明就是这老李了。照片拍摄于十多年前,黄李夫妇当时正处中年,二人捧着官方所颁发的若干荣誉证书,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可以想象在新社会这样的家庭肯定是相当美满的。

老李闭目养神片刻,水壶里的茶水也凉了一些,他喝下几口之后便关窗锁门从小楼里走了出来,自前院绕到了后院。后院比之前院要宽敞一些,有一栋砖瓦结构的平房盖在小楼后面,两栋建筑之间留有一片面积大概百多个平方的空地,空地两边各立着两座摆插兵器的空架子,还有几个步法拳桩和石鼓,看来应该是黄家历来习武的场地。老李径直来到平房的大门口,用钥匙打开大门进到里间,一共有三间屋子,东边屋子有个老式的灶台,显然是厨房,中间是正厅,西方的房间放着一张板床,板床上放着些兵器,刀枪棍棒剑斧钩叉…….种类不少。老李将这些兵器抱了出来,一一放到兵器架子上,一阵忙活下来就剩一条长棍还没放摆上去,他提着长棍看了下手表,已经八点半了。

“哟,得回去了。”老李原本还打算耍弄几下长棍过过瘾,似乎时间不允,只好作罢,将长棍插进兵器架子,关好平房的大门,接着回到停放那辆老单车的地方,推着单车出了云海堂庭院。

在西关往南八里地的地方有一个名为荔园的城中村,当年从西关搬离的原住民被云州市官方统一安置在了这里,经过十来年的飞速发展,荔园村也就在名字上是个村庄,实质环境与云州非中心城镇已看不出有什么差别,特别是那些从西关搬迁过来的人,官方为每家每户都划了超出原面积的建房地基。

横贯荔园村的是一条五公里长的主路,名为荔香路,路两边以个体经营的商铺居多,所以整条街从头到尾都非常接地气,生活在此处的居民看来平凡淳朴者居多。老李家从西关搬离以后就被分在了这一块,他将沿街的房子改成经营门面,继续从事中医,名称仍旧是云海堂医馆。

医馆的玻璃大门内侧挂有一张牌子,上面写着营业时间:上午9点-下午7点。此时营业时间还未到,医馆门口已有求医者在排队等候。

时间来到8点45的时候,一个身背双肩包踩着辆崭新山地车的少年出现在医馆门口。少年上身穿一件白色的短袖汗衫,配一条深黑色短裤,一双黑色的老北京布鞋,衣着虽是普普通通,但身材匀称四肢肌肉紧实,整个人看起来显得十分有朝气。少年将单车锁好停在门口,对一众求医者说道:“大家久等了,师父正在赶来的路上,外面热,我这就开门,大家进来先坐吧。”

少年说完取下背上的双肩包,从包里拿出钥匙,先拉起外面的不锈钢铁栅子门,然后打开里面的玻璃门,将一众求医的引进馆内,安顿好这些人后,少年将自己的双肩包塞到药厨前的柜台下,拿出一叠纸杯,给倒上了热水分发到一众求医者的手上。

忙完这一阵时间刚好到了9点,这时门外又传来嗒嗒声响,是老李到了,老李停好车,跟着大踏步走了进来,环顾了一下在里面的众人,笑着招呼道:“大家稍等,我先换身衣服。”又转头看向柜台后面少年道:“小峰,下午老医馆那边有活。”

少年“嗯”了一声,问:“到几点?”

老李一边往接诊桌那边走,一边回道:“三点那边就会来人,我们两点出发。”少年点点头:“好的,我知道了,我这就给小王打电话。”

此时老李已披上了一件白大褂,将听诊器挂在胸前,在接诊桌后面坐下,面向等待的众人开口道:“大家不要急,一个一个来。”

只见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妇女搀扶着一位手拄拐杖的老太太小心翼翼走到听诊桌前,老李见老太太走路极其困难,连忙上前搭把手,问:“老人家,你这是怎么了?摔跤了吗?”

中年妇女点点头,答道:“对对,大夫,我妈一个月前下楼梯摔了一跤,现在右腿膝盖那里肿得不成样子?”

老李引导老太太坐下,掀起她的裤腿,只见老太太右膝盖因为充水肿起老高。老李观察了一阵,问:“挺严重的,上医院看过了吗?”

“看过。”中年妇女回道:“我妈摔跤的当天,我们就把她送到医院看了…”说着,欲言又止。老李当然明白,这种情况他遇到很多,有不少医院没办法的病人被其主治医生扔到他这里,病患在医院治不好,来到这里往往也不会抱什么希望,此间被老李一眼看破,对方多少会有些尴尬。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