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其他类型 > 我的人生遍布时间线 >第二十一章 金融教父(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二十一章 金融教父(1 / 2)

波曼的愤怒是有理由的。

虽然他口口声声说着“我可没这么想过”,但他确实对“迷核”的核心算法有些想法。

“萨罗斯基金”六年前开始成立,当时的创始人便是他和杰克逊。

他是以麻省理工学院金融数学领域博士身份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辗转各大投行、券商,最终积累了高达上亿美元的身家,并成为投资领域初露头角的新秀。

而杰克逊,在那个时候还只是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正在组建自己的团队,准备成为金融行业独立玩家的波曼,就在那时遇见了杰克逊,还有他刚刚研究出来的金融AI“迷核”。

虽然杰克逊并未将“迷核”的核心算法对他开放,但仅仅只是“迷核”展露在外的功能就已经让波曼颇为震撼。

可以自主搜索网络信息,并加以辨别分析……

能够以高过其他量化交易工具倍级的速度进行自主交易……

具有堪比人类的风险收益概念,能够理解模糊的市场情绪观念……

尽管那个时候的“迷核”,比起现在只相当于一个初始版,但它的潜力还是让波曼肃然起敬。

而对于能够研究出如此优秀的金融AI的杰克逊,波曼自然也对他青眼相看,甚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不开放‘迷核’核心算法”、“获得‘萨罗斯基金’百分之二十初始股份”、“拥有独立的投资地位和交易权”这三大要求。

毫无疑问,这三大要求是任何一个上规模的金融公司都不会同意的。

尤其是第一点。

不开放“核心算法”,就意味着“迷核”永远只是杰克逊手中的工具,公司对它没有决定权,没有任何一家金融公司会允许公司员工掌握这种不属于公司,但却对公司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大杀器。

——而这,也是杰克逊被华尔街的大公司拒之门外的根本原因。

包括高盛在内的顶级金融巨头都曾对杰克逊抛过橄榄枝,只要他愿意将“迷核”和本人打包出售给自己,都能给他一笔以亿计的金钱,对于一个在金融业没有过实绩的年轻人来说,这已算得上恩赐。

但无论对方是谁,杰克逊的回答永远只是一句话,“no”。

于是杰克逊兜兜转转,直到他遇到了肯答应他这三个条件的波曼。

其他公司的主导者不答应杰克逊的条件,因为他们认为杰克逊的“迷核”会成为交易领域的前沿工具,带来十亿甚至百亿美元量级的增长,所以他们不愿意受制于人。

波曼答应杰克逊的条件,因为他认为“迷核”不仅是交易领域,而且将会成为对整个金融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大杀器。

拥有麻省理工金融数学博士学位的他,对于AI技术和金融的结合并不陌生,而且波曼本身的数理天赋便极佳。

所以在初次看到“迷核”的功能演示以后,波曼便敏锐察觉到了“迷核”所昭示的,具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而杰克逊身上的天赋,也让他为之震撼。

所以波曼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杰克逊的条件。

——从那以后,已经过了六年。

这六年里,“萨罗斯基金”已经从亿元规模的小基金,成长为了一个本有资产高达千亿美元,管理资产则超过数千亿美元的复合基金。

而“迷核”也成为了与“萨罗斯基金”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和公司的命脉嵌入越来越深的AI工具。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