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其他类型 > 我的人生遍布时间线 >第三十一章 战争(下)31(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三十一章 战争(下)31(1 / 2)

从二零二九年,到二零三九年战争结束的十年之间,超过数十枚过亿当量的氢弹被投放了出去。

既然混凝土工事的地下基地,能够抵御一般的核弹,而崇山峻岭的地形甚至会压制核弹起爆的效果,那样的话,干脆就以改变地形为目标,利用核武器引发地壳内的能量,制造更大规模的破坏——

在这种丧心病狂的指导思想之下,用简单朴素的说法,可以称之为“移山赶海”的战略理论被提了出来,并被两方阵营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实践。

于是在这十年期间,两大阵营的陆地区域爆发了五次十级以上地震,十九次九级地震,八级地震和相当于九级地震释放能量的海啸和台风不计其数。

为了能够更好地诱导敌方阵营国土中地壳深处蕴含着的巨大能量被释放出来,节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珍稀的高纯度浓缩铀。

——于是,将数学、弹道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汇聚一堂的“核弹爆破学”应运而生。

而这,正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后期,其残酷性和疯狂性的最集中体现。

尽管随着战争中工程学和材料学的发展,防御工事和地下基地变得越来越坚固,对核弹头冲击力和辐射的抵御强度越来越高。

但通过核弹精准打击地壳薄弱带,诱发出的地震等灾难,还是远远超过了当时人类的防御手段。

于是就在一场场大灾难发生的同时,强大的震波以及次生灾难,还是让人类的数量年复一年地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极度隐秘的基地,也无法得到安全保障,尽管陆介的运气较好,没有真正死亡,但也数次面临基地崩塌,山脉断裂的危险。

至于他的父母,更是在这十年里因一次海啸而去世了。

而由于总当量数超过数百亿的核弹头的能量,在地表上肆无忌惮的释放。再加上后期“核弹爆破学”及其战术思想的发展。

短短十年间,地球上的地形变化和板块运动的趋势,甚至远超过去数百万年内的总和。

——日本和东部沿海区域被海啸淹没;英伦三岛淹没和欧洲沿海淹没;冰岛破碎成两座岛屿;南亚的陆上国土变成了半陆半水;美国五大湖被打破了分界线,成为一座大湖,但东北方反而因板块挤压而山脉破碎隆起;作为南北美洲分界线的巴拿马运河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两大洲间的距离拉开上百海里,而且还在板块运动的作用下变得越来越远……

亚洲、欧洲、美洲、澳洲……除了人迹罕至的南极,所有大陆都发生了板块和形态的变化。而即使是南极,也在氢弹和原子弹核爆的温度中融化了几万平方公里的冰盖。

人类在这次战争中,发挥了自己能力的极限,终于让地球的地表发生了从几十万公里外的太空上看,都显然可见的变化。

古代世界观中的“天与地”,都因为人类的意志而产生了变动。

这是人类文明胜利的集中体现。

但也是人类文明悲剧的集中表达。

就在氢弹爆炸之声不绝于耳,天灾人祸连绵不断的十年之后,终于有一方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而直到此时,战前超过八十亿的人类数量,战后只剩下了十二亿,而且这十二亿大部分属于东方阵营。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