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青春的困惑 >第二十章茶园18(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二十章茶园18(1 / 2)

第二天早上,大哥按照我们之前商定好的时间,热情地敲响了我们的房门,呼唤我们起床。他兴奋地告诉我们,今天计划去半山上的茶园游玩。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们立刻精神焕发,迅速起床并进行简单的梳洗。随后,我们和大哥、小妹一同前往小镇上的一家早餐店,享用了一顿美味的早餐。

早餐的主食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粉,它的口感与桂林的米粉颇为相似。原来,这汤粉的主要原料都是当地农民辛勤种植的水稻,经过精细的磨浆和晒干工艺,最终制成了米粉。在烹饪过程中,店家还巧妙地加入了小肉末、萝卜丁和酸豆角等配料,使得汤粉的味道更加鲜美。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独特的辣椒酱了,它是由当地家家户户自制的,选用的是还未完全成熟的指天椒。这些指天椒在成长的过程中,经过精心腌制和泡制,最终制成了香辣可口的辣椒酱。我们每人都品尝了一大碗肉末汤米粉,那饱满的口感和香辣的味道让我们吃得既舒服又过瘾。

吃完早餐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大哥所说的半山茶园的旅程。这个茶园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相传,这里曾经是一个瑶族的小山村,村里的姑娘都美丽动人。然而,由于信息闭塞,外界对这里的美丽知之甚少。直到明朝时期,皇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妃子,这个小山村也未能幸免。最终,这个小村有四户人家的女孩被选中,但由于离京城路途遥远,只有一位幸运儿成功抵达并被封为妃子。后来,她生下了儿子,更是被晋升为王后。为了纪念这位传奇的王后,这个小山村更名为皇后村,而背后的那座大山也随之改名为皇后山。

如今的皇后山茶园已经成为我们小县城的一大旅游景点。它位于距离县城30公里的水洞镇皇后山上,地处粤湘桂三省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茶园占地面积广阔,达到了14000多亩,其中包括风景旅游区和高山有机茶生产区。有机茶生产区占地13400多亩,自创了“贡绿”和“贡红”两个茶叶品牌,深受业界和社会的好评。这里以保留原始自然生态康养环境为目标,致力于打造茶梯田风光和独特的旅游文化。同时,结合当地壮瑶少数民族的风情,形成了一个集有机茶种植、加工、销售和休闲农业观光、高山森林康养、禅修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我们期待着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度过一个难忘的旅程。

经过改写的文章如下:

皇后山茶庄园巧妙地结合了皇后山的传奇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这个以康养为主题的茶庄园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庄园内的景观层次丰富多样,功能分区设计精心且完备。住宿区环境优雅宁静,高山木屋酒店配套设施齐全,包括嬉戏水池和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皇后茶汤泉浴。此外,庄园还提供壮乡楼私房菜、特色小吃、品茶室、棋牌室、歌舞演艺广场以及烧烤露营区等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选择。

皇后山茶庄园汇聚了天地间的灵气,揽取了自然的精华。这里拥有独特的高山茶梯田风光、浓厚的茶文化、原生态的人文景观、壮瑶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特色美食。庄园将高效生态农业与优美的自然景色巧妙融合,形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风景画卷。凭借这些独特资源,皇后山茶庄园成功创建成为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

我们一行人在街上叫了两辆载客摩托车,俗称“摩的”,轻松抵达了皇后茶园的门口。进入茶园无需购买门票,但若要游览风景区内的其他景点,如温泉等,则需购票进入。我们与大哥一同沿着风景区边缘的一条山路往茶园方向行进。由于大哥与茶园里的种植户相熟,有时他们会就种植方面的问题向大哥请教。即使大哥对某些问题不甚了解,他也总是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因为我们县的林业局里有许多茶树种植专家,他们既有技术也有实践经验,大哥总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我们顺着皇后山的山路拾阶而上,这里的山路因种植茶叶的需要,修建得比一般的山路略宽一些,足以容纳手扶拖拉机通行。然而,由于山势陡峭,上山的路仍然被设计成盘山路。我们与大哥一同缓缓攀登,经过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来到了茶园的入口处。这里的茶园全部位于半山腰,由于山腰的温度比山脚略低,因此种植出的茶叶品质也更为优良。

进入茶园后,我们眼前展现出一片广阔的茶园,面积超过1万3000多亩。大部分茶园以合作社的形式由当地村民承包经营,每户人家大约承包二十多亩或几十亩的土地。茶叶的制作工艺由合作社提供,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我们在茶园中漫步不久,便遇到了大哥的朋友李大哥。他热情地与大哥打招呼,并邀请我们到茶园深处游玩。考虑到我们已经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确实有些疲惫,而且还有一个小朋友同行,李大哥便带我们来到了他们在山上的临时住所。

这是一个宽敞的平房,面积大约三四百平方米,其中一大半空间用于茶叶制作。虽然他们真正的居住空间相对较小,只有几十平方米,但门口却有一块宽敞的空地,可能是用来晾晒茶叶的。在这里,我们得以稍作休息,感受茶园的宁静与美好。

在我们一行人抵达他那个略显局促的小房间时,发现他的伴侣及孩子正在享用早餐。我不禁好奇地问道:“现在是早餐时间还是午餐时间?为何如此晚才用餐?”时钟已经悄悄跳过了早上十点。他朋友略显尴尬地笑了笑,解释说:“哦,这是早餐。我们通常早上六点多就出门工作了。当太阳升起,大约在十点钟时,天气变得炎热,我们就会回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准备早餐。毕竟,那时候的太阳确实有点大,有时我们也担心会中暑。所以我们从十点钟或十一点钟开始休息,一直休息到下午三四点钟,然后再出门工作几个小时。”

听完他的解释,我恍然大悟。坐下后,大哥向他们介绍了我们这一行人。由于我们位于半山腰,风力颇为强劲,坐下来不久,我们就感到全身凉爽,与刚刚爬山时的气喘吁吁、微微出汗的状态截然不同。李大哥的伴侣见状,迅速到附近的山泉打了一些水回来烧,准备泡茶给我们喝。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