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章(1 / 2)

“春华,这是咱家的房契,我把咱家房契的名字给改成顺子名了,你好好收着。”说着二壮拉过黄春华的手,把那个装着轻轻薄薄的房契的木盒子放在黄春华手上。

虽然两人双手相握不过短短几秒,但黄春华能明显感受到这双手在颤抖着。

二壮缓慢地拿起身边看着虽然老旧却十分干净光滑的木盒子,打开来里面全是用绳子串好的铜板。

“这是咱家全部家当了,里面一共十三串,算起来是一两三钱,你也好好收着。万一,我是说万一我死在外面了。你要改嫁,也要好好照顾咱们家顺子。”说到这里,二壮的眼睛里不禁有些湿润。

他一边为自己的生死担忧,一边担心娘子改嫁,后爹欺负他的儿,那他陈家这一支最后的的根根可能就这么断了。可他来不及为后事多做考虑,外头就响起了村长的声音:“二壮,二壮!该走了。”

黄春华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这个马上要上战场且生死未卜的男人,只能干巴巴的说:“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顺子,将他养大成人,我也不会改嫁的,你放心吧。”

二壮眼色复杂的看着黄春华,轻抿的嘴唇开合了两次,还想再说些什么。但外面的催促声又响了几次,他终究是什么也没说就匆匆离去了。

二壮刚出来,村长就催促道:“快,就差你们几个了,咱得赶紧过去,衙门的人已经在等着咱们了。走慢了,他们等不及了,少不得受苦。”

闻言二壮加快了脚步,这一行人匆匆往村口赶去。

“村长,咋就这么急哩,这镇上的人大晚上的突然过来就说要征兵,这啥事都没和家里人交代清楚就得走。唉,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这之后家里可怎么办啊!我可怎么办啊!”

“这马上就要秋收了,我们这些劳壮力都走了,地里的庄稼可咋整哟。”

听着这话,村长也是叹了一口气,“谁说不是呢,咋就这么急这么突然。不过呢你们也知道,之前镇上的动静挺大的,想来你们心里也是有些成算的。虽然说这次大伙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家里人仔细道别,但俗话咋说的,留些未说完的话日后再说。待你们之后打了胜仗了,都功成名就地回来了,再和家里人仔仔细细地说。这也是留一个念想。”说着村长又长长叹了一口气。

然后继续说到:“待会你们到了那,可千万别抱怨,连提也不提,都麻利些。这些个衙役大半夜的被派过来办这事,想必也是不舒坦的很。你们别多嘴再触他们霉头,不然只怕不好受。”

一行人连声应是,路上不免又抱怨了一番。不多时,就快到村口了。

村长看着这位置,低声道:“行了,快到了,都别说了,省的被听了去遭难。之后入了伍也是,切记谨言慎行。”

众人看着前面的光亮,突觉紧张,立马禁音连是也不敢说,只在黑暗中点了点头并再次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这一行人走到村口大榕树边时,村里大半的青壮已经在那边集合排好站着了。边上还站着六个镇上的衙役。

一见这行人,便有个衙役大声呵斥,“赶紧的,磨蹭什么。过来顺着这往后排,都给我排整齐了。”闻言众人赶忙小跑着上前过去排好。

村长脸上堆起憨笑,走到管事的衙差前,手摩擦着衣角动了动。“官差大爷,咱们村要出的人都在这了,您点点。”

衙差站着并未接话,不多时前头呵斥众人的衙役小跑着走过来,对着衙差道:“大人,李家村应征六十九人已全部到齐。”

“嗯,咱们走。”说完由着衙差领头,在众衙役的押送下,这群人离开了村子。

村长李齐就这样愣愣地目送众人离开,他活了五十六年了,曾经也是去学堂读过书高中过秀才的人,也曾出去见识过世面的,可何时见过、听过如此情形呢?李家村不过是只有二十八户的小村子呀!此前已经来征过两轮了,这六十九人已经是他们李家村能拉出来的所有的劳壮力,且因为此次征兵役将年龄扩到十四岁了,这些人里头还有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如果不是每家最多出四个男丁,那些家中孩子多的还能勉强留下了一个两个的。唉!这世道真是,真是!吃人啊!

李齐就这样在村口站了很久很久,直到有水滴落在脸上、手上,洒满全身才逐渐转身,往村子祠堂的方向走去。

祠堂内,全身湿透了的李齐端正的跪在祖辈们的牌位前。他恭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各位列祖列宗们,晚辈不孝。当年我爹娘哥嫂倾尽全家之力供我读书,在村内也常得叔叔婶子们的看顾,可惜我天生粗蠢愚笨,未能为村争光。但今日晚辈李齐立誓,定竭尽所能,护住这些李家村的香火。”

李齐又恭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当时跟着先生我虽蠢笨,可也算有些浅薄的见识,依照今晚地情形来看,此次湘王发起的反叛之战已到了至关重要的时刻了。今日如此匆忙的竭源征兵,想来来日便要来征粮。若不早做准备,那日后大家生活只怕不会比大灾年好过。今日那衙役如此准确地报出来咱们村应征人数,想必是早有准备而来,这剩下的零星的半大小子,身子骨还行的老人,十二岁以上的孩子。这些留下来的会不会还有下一次征兵呢?这些都得早做打算。也恳求各位列祖列宗们,您们在天之灵保佑我们李家村能度过此次劫难。”说完李齐又恭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后离开祠堂回家去了。

此时黄春华还有些发懵,她到现在为止也没搞明白为什么自己只是在野外露营睡了一觉就穿越到这个两岁孩子妈妈的女人身上。

凑巧的是这个女人也叫黄春华。好消息是她和她的丈夫是逃难来的这里。这里因此他们在这里没有亲戚,她的丈夫也因为征兵刚刚离开,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她只需要照顾好自己和这个孩子就能安安稳稳地度过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所以现在相当于她拥有了没有老公有孩子的欢快种田生活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