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从仿制药开始成为医药巨头 >第35章 独特的方案,苏沐的前瞻性35(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35章 独特的方案,苏沐的前瞻性35(1 / 2)

“药物制粒过程中,通过检测颗粒水分控制干燥终点,这是常识,相信这点应该不用我过多解释吧?”

苏沐平静地回复着,“可是,从哪里取样,取哪部分的样品,才能更具代表性,这就是需要验证了。”

“当然,国内,乃至是国外的大多数的工艺,从设备固有的取样口取样似乎已经是默认方法。”

“但,我们本着真实性以及工艺严谨性出发,还是进行了上中下三层样品与取样口样品进行对比,如果几个样品之间的结果相差不大.........”

说到这,苏沐停顿了一下。

这时,一直沉默的刘海峰接话道:“如果结果相差不大,就证明取样口的取样具备代表性。”

苏沐看了一眼对方,微微一愣,点头道:“没错!”

他还以为刘海峰会提出异议呢,毕竟他刚刚说的这些,还没在制药行业普及。

但刘海峰却没有质疑这些猜想的准确性,而且,还顺着他的思路,迅速理解了其中的关键之处,这让他感到意外。

“这就是我进行这个验证的目的,如果老师们还有有疑问,尽管提问,我保证会给出一个详细的答案。”

苏沐说完,刘海峰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个年轻人,还真是让人出乎意料。

流化床取样的代表性验证,还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

老实说,这个验证项目确实有其意义。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未必能够像理论的想象的那般顺利。

作为有一定经验的刘海峰,一眼就看出,这里面存在的漏洞。

首先,如果锅内取出的颗粒检测出的水分结果和取样口的检测结果相差过大怎么办?

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个取样点不可用?

可是,流化床的取样口是固定的,你不从固定取样口取样,又从何处取?

制粒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特别是颗粒成形过程,是一个不均匀的状态。

所以,各个取样点之间,一定是具有差异的。

但是,如果单说方案设计,确实找不出漏洞,只是这个验证结果,倒是未必就能够如预想的那般完美了。

不过,刘海峰并没有过多纠结这个问题。

“好,那就请说一下,制粒完成后,进行整粒混合的时候,为什么在总混罐内取了一组样,又在出料分罐后又取了一份样?”

固体制剂生产,制粒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粉体的可压性,保证后续压片能够稳定成形。

而在这个过程中间,通常会将不均匀的颗粒重新粉碎成均匀颗粒的状态,或者加入其他辅料。

可是,刘海峰还是第一见产品工艺验证过程中设计了这么多取样的方案。

而且最令人吃惊的还是,这么种取样的设计,竟然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

苏沐面对刘海峰抛来的难题,微微一愣,显然没有想到刘海峰会竟然这么敏锐,第二个问题便是这个。

要知道,大多数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个物料的转移和储存个过程。

而对于颗粒来说,分布不均匀是一个极大的风险点。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