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华兴传 >第130章 小议枪械2297(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30章 小议枪械2297(2 / 2)

“首先,最初火绳枪的子弹是圆形的铁弹或铅弹,最早都是铁弹,后期考虑到铅的质地更软,制作更容易,才改为铅弹。”

“大家如果看过枪械类史书的话,应该留意到那时的士兵都会随身带一个简易的制弹器和一个铅块,现场生火就能制作铅弹,实际上,保安团现在也是这么玩的。”

“刚才我介绍过,早期的枪械都是前装枪,也就是子弹是从枪管头部塞进去的,如果枪管里刻了膛线,由于膛线的阻碍,装弹会很费劲,非常影响发射效率。”

“办法也有,那就是将子弹做的小一些,装弹倒是容易了,可又会导致漏气,影响发射效率,加上膛线加工设备简陋,制作难度大,成本高,同样会阻碍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

“一直要等到尖头子弹获得突破后,以上问题才能解决。”

“其实说起来,也不算复杂,就是在传统尖头铅弹的尾部插入一小块松木,或者直接加一个圆柱形小尾巴,刻制螺纹,裹上松木即可。”

“火药爆炸时,松木由于受热膨胀,自动与枪管紧贴在一起,漏气的问题随之解决,应用就不再是问题啦。”王学军简直是不厌其烦,尽力用最通俗的语言将问题解释清楚,一边的林志刚和冯振川一直强忍着,几乎要笑出声来。

“学军,你说的这么容易,古人智慧也不差,怎么就想不出来呢?”不等梁继盛发问,刘建国率先询问起来。

“刘主任,你这是以果导因,自然觉得容易了,实际上,任何的一项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都是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不断摸索中,曲折前行的。”

“除去技术之外,还有人为因素呢,你运气好,率先搞出火绳枪这种划时代的武器,并且实现大规模装备,从此踏上国运巅峰,你可能有改进的动力,但绝不会生出替换的想法,何况你并不清楚替换的路径在哪里。”

“等到大家都有了,失败了,再去找寻突破口,或许已是百年历程。”

“总之,没有理论突破,光凭经验,摸索个百十来年,从技术演进的角度的来看,并不是啥新鲜事。”

“我们作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便是不用经历这些艰辛摸索,只需按照理论指引,一步步将现代社会复刻出来。”

见大家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王学军赶紧见好就收,开始说起理论来。

“陀螺效应这个名词,想必大家不一定清楚,但抽陀螺这个游戏,我想大家都玩过,一鞭子下去,陀螺在光滑的地面上会自动稳定旋转很久,这个就是陀螺效应的体现。”

“具体到枪械上,膛线的作用就是让子弹在枪膛里急速旋转,在冲出枪膛之后,仍可以维持旋转状态,只不过和游戏相比,一个是竖着旋转,一个是横着旋转。”

“由此一来,子弹在空中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弹道,不仅可以射的更远,准度也会大幅提升。”

“古人的问题就在于只知道有这么个现象,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摸索个一、两百年完全能够理解。”

“另外,说到这里,我再给大家普及一下子弹的问题,在滑膛枪时代,子弹发射出去,因为没有形成稳定的弹道,子弹在空气阻力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在空中是翻着跟头向前飞行的,超过一百多米的距离,杀伤力会极速下降,而且乱飞一气,毫无准头可言。”

“因此,子弹的最佳形状只能是圆形,这样的话,不管在空中怎么翻滚,子弹形态都不会发生改变,反而比尖头子弹效果更好,同时,对军队阵型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大家紧紧排成一队,人为制造弹幕,才能有效增加火绳枪的杀伤力,毕竟准头不行嘛。”

“在火绳枪时代,瞄准和对准基本是一个意思。”王学军笑着说出一个无奈的事实。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