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第五十三章 印度行(续一)258(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五十三章 印度行(续一)258(2 / 2)

在经过细致深入地勘探和规划后,齐国遂于去年开始修筑津门至木尔坦的铁路,到今年六月上旬,铁路一期津门至海得拉巴段便顺利通车,并实现了商业化运营。

后来,可能是出于对喀拉特汗国勤勉忠诚的犒赏,坎大哈战事结束后,齐国人以协助纳瓦布王国平定首都暴乱为由,迫使纳瓦布王国将西北地区一片约三万平方公里的绿洲平原“让”于喀拉特汗国,终使俾路支人拥有了一处水草丰美的膏腴之地。

我的真神呀!这么一长串马车竟然真的行驶起来,而且速度还如此之快,丝毫不亚于骑兵快速奔袭时的速度。

这战事一起,铁路修建的事便一拖再拖,被无限期地搁置了。

当易卜拉欣·汗随着一支庞大的商队穿过蜿蜒崎岖的波伦山谷后,便来到一片赫然开阔的平原地区。

不过,在易卜拉欣·汗看来,南下攻取坎大哈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这会引起齐国人的警惕,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制。

既然印度这般富庶,要是哪天能带兵杀过来,一定可以抢得盆满钵满,继而就能招募更多的士兵,采买更多的武器,然后继续夺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我们所遇到的一切敌人。

再往前……,呃,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拖拽的驽马,也没有赶车的马夫。

除了白色的棉田和金黄色的麦田外,还有着翠绿的蔬菜和色彩缤纷的果林。蔬菜田地中,一排排的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等各种蔬菜依次排列着,绿叶子上的晶莹水珠闪耀着阳光,映衬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论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还是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易卜拉欣·汗都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勇士,纵马挥刀,屠城灭地,何等的恣意人生。矫健而雄壮的战马不论是多么的颠簸,速度是多么的迅疾,他都能稳稳地坐在马鞍上,挥斩的刀锋,也没有一丝抖动。

北上,可与马什哈德共同夹击布哈拉汗国,从而获得更多的部落骑兵资源;南下,可攻坎大哈,袭掠波斯东部地区;东进,则可夺取喀布尔,并顺势突入开伯尔山口,杀入富庶的印度。

别逗了,就算纳迪尔军事集团真的战力惊人,一路上攻城拔寨,可以击穿喀拉特汗国,但到最后一定会损兵折将,成强弩之末,无力再战。

再者而言,德干和孟加拉的税收一直都不曾足额缴纳,而且还频频拖欠,早已使得德里中央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导致许多部队都不同程度上出现数月乃至一两年的欠饷。若是再在西北战事上纠缠下去,保不准帝国内部就会出现严重的危机。

一望无际的棉田和麦田,勤劳的农人们正在顶着酷烈的日头,忙碌的采摘收割着。他们尽管神色疲惫,挥汗如雨,但是脸上却挂着灿烂的笑容。

但信德地区的局势一直都不是很平静,跟莫卧儿帝国中央政府不时爆发边界冲突,数年前,西北战争更是波及到整个信德、旁遮普、拉其普特等地区。

除此之外,还有一处非常不起眼的山口,便是喀拉特汗国境内的波伦山口,过了此处后,就是丰饶的印度河流域,不论是继续向南跨过印度河,打穿信德,进入拉其普特,还是转向东南,攻击人烟稠密的旁遮普,都将是一马平川,无有任何阻隔。

故而,当易卜拉欣·汗一行使团乘船抵达海得拉巴时,负责接待的齐国人便让他们改乘火车,感受一番现代文明的洗礼。

纵观千年历史,凡是外来势力想要攻入印度,一般会选择从开伯尔山口突入,只要过了这一山口,便是一望无际的印度大平原,一冲而下,可以很快席卷整个印度。

故而,莫卧儿帝国等三方参战国在齐国宣布调停后,都卖了齐国的面子,很痛快地结束了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签订了临时停战协议。

更何况,就算顺利夺取了坎大哈,难道还能引大军越过茫茫数百公里的荒漠,杀透受齐国保护的喀拉特汗国,最后突入印度河流域?

火车是个什么乘具?

难道是会喷火的马车?

怀着万分的疑惑,易卜拉欣·汗等一行使团人员懵懵然地坐上马车,在天色彻底黑下来的时候,来到了一座大型“驿站”。

随后,齐国人便高调表示,愿意为正在发生的西北战事进行调停,以恢复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

“呜……”

在长列“马车厢”的最前方,是一架铁质的实心车头,不知为何,不断地向外冒着白烟,似乎里面装满了沸腾的热水。

既然战争结束了,那就进行一番大规模的战后重建吧。

反观那些齐国人和部分旁信德人则宛如无状,一个个脸上还露出讥诮和轻蔑的表情,这让易卜拉欣·汗等人感到一种莫名的羞愧和……恼怒。

打了几年,莫卧儿帝国虽然没有完全实现开战前的既定目标,但通过一番军事打击,已经极大地削弱了两个反叛王国的实力,而且还成功挑起了锡克教徒的暴乱,使得对方所据的旁遮普和信德领地内陷入无休止的战乱当中,也觉得差不多可以收手了。

好在顺风顺水,小火轮的速度极快,在傍晚时分,便抵达了位于印度河下游的海得拉巴。

原本以为,会在这座城市稍事停留一晚,明日清晨会继续乘坐小火轮前往津门。

数年前,眼见着纳瓦布王国和班吉那德王国因为各自境内爆发内乱,有渐渐支撑不住的苗头,齐国便直接插手干预战争的走势。

而乘坐快捷便利的火车,一百四十多公里的路程,仅三个多小时便顺利抵达了目的地。

易卜拉欣·汗晕晕乎乎地下了火车,再登上齐国人安排的马车,看着车窗外星星点点的路灯,犹自没回过神来。

“我的真神呀!齐国人难道真的是安拉派往人间的使者,所以才能借助神的力量,造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神奇之物!”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