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武侠修真 > 哀凤传奇之紫竹林篇 >第八十八章 天山阿真89(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八十八章 天山阿真89(1 / 2)

數日後的中午。

烏雲低垂,寒氣逼人。無垠荒漠,天地渾為一色,行走其中,彷彿原地踏步。

‘宗義,我們是不是走過了啊?’易無憂趴在馬上,第三十次問道:‘卵石灘在哪啊?’

嘴唇乾裂的她把最後一字拖長,有氣無力。

顧家執事說五日便可到汲郡,但他們好像已經走了五日,還是六日?他們一直往北,早應遇到那個鵝卵石灘。可惜連日陰天,不見星日,不得辨明方向,又未見半點人煙,無從問路。水和乾糧已不多。易無憂首次想家。

顧宗義第二十九次無視易無憂的問題,只是把自己的水袋扔給她。

易無憂正要貪婪地喝一大口,彷彿想起什麼,只是潤了潤嘴,便把水袋還給顧宗義:‘我不渴。’

顧宗義收回所剩不多的水,繼續趕路。

就在此時,神秀指向天邊,納悶道:‘房屋?’

易無憂頓時在馬上坐直,瞇眼望神秀所指的方向。

‘不錯!’顧宗義說完,迭聲催馬。同伴隨行。

三五棵白楊樹掩映中,是一座半塌的木屋。屋子內外,盡是矮草荊棘。屋外空地上,半截牛車,生鏽的鍬钁,散落滿地。不遠處,地上一豁然深坑,周長不下百步。

‘有人嗎?’易無憂不敢大聲。

神秀往木屋裡面探了探,沉吟道:‘裡面有灶,像是一處礦場作坊。但不知採的是鹽,還是別的石材......’

顧宗義則是走到那個深坑邊,往下一瞥。

坑深丈餘,底下一灘灘灰濛蒙的積水,泥濘不堪。他抬頭,瞧見對面一物,立時繞大坑跑了過去。神秀和易無憂見狀,順著顧宗義奔跑的方向一看,也跟著跑了過去。

是一口井!

飢渴的三人往井中一看,片刻後一臉頹然。井底只有土。

這時,不知何處飄來一朵雲,剛好停在三人頭上。投下的陰影忽然響起沉沉的聲音:‘喂,老叔在那邊!’

三人猛然回頭,見一巨人正站在背後,俯視自己,不由嚇了一跳!

定睛一看,眼前的‘巨人’竟是一位三十上下的男子。蓬頭赤足,蒜鼻突眼,雖一臉橫肉,卻在憨笑,似乎十分高興見到他們。

男子身高九尺有餘,臂膀宛如樁柱。滿是泥垢的棉襖,和破洞大開的褲子在他異常厚實的身上,與其說穿,更像掛著。他來回盯著顧宗義三人,黑黑的手掌蒲扇般向身後一指,露出一嘴黃牙,重複道:‘老叔在那邊!’

‘什麼,什麼在那邊?’易無憂用力地聽懂大半句,脫口道。

男子睜大牛眼:‘老叔啊!他等很久了!’說著,伸手往易無憂和顧宗義的衣袖一抓,向木屋跑去。

易無憂和顧宗義感覺狂風刮來!跌跌撞撞地被男子一手拉著一個地走。若非身負輕功,兩人該是被拉在地上走。

神秀見男子並無惡意,不出手製止,緊緊跟隨。

不一會兒,四人來到木屋中的一個陰暗角落。只見發霉的草蓆上,一位白頭老者,挨牆坐著,頭埋在衣襟裡,看不清模樣。垂下的手抓著一隻酒葫蘆。一身瘦骨,鋪滿灰塵,看上去彷彿被風乾的肉脯-老人,斷氣已久。

少年們不約而同地倒抽一口氣。

男子對老者興奮地喊道:‘老叔,他們來換人了!別睡了,該回去了!’

神秀念了句佛號,朝向男子,不忍道:‘壯士,老人家已經走了。’

男子顯然不知那聲‘壯士’指的是自己,待神秀輕輕拉了拉他的袖子,又重複了一遍方才的話,才搔了搔腦勺,指向老者:‘沒有啊,他沒走,他還在這裡啊!’

易無憂見男子心智宛若幼童,柔聲道:‘我叫易瑤,你叫什麼名字?’

男子看了看易無憂,咧嘴一笑:‘我叫阿真。’

‘阿真,水在哪裡?’顧宗義突然道。

阿真大叫:‘哦,在這裡!’說完,碩大的身軀衝出屋子。顧宗義跟著走出去。

神秀拿出佛珠,在死去的老者面前,盤腿而坐,開始念經。易無憂也拜了拜,輕嘆一聲。

原來,屋外的沙地中有泉水。不足三尺寬,涓涓細流,被草叢掩蓋,不知源於何處,流往何方。顧宗義以手作勺,喝了幾口,精神大振,隨即拿出皮袋蓄水。帶他來這裡的阿真在不遠處,似乎正在挖東西。他好奇地抬頭,見阿真從地裡嘩啦一下扯出兩根長長的蘿蔔,不由一怔。

簡略的對話後,顧宗義從阿真口中得知,很久以前,他在家中犯了錯,因為不想被罰,逃了出來。飢渴交加時,被這裡的老者,也就是‘老叔’,所救。老叔在此獨自看守礦場,偶爾遇見商人,會用自己種的菜換酒喝。近年附近越發沒人經過,老叔便時常睡覺。

老叔曾告訴阿真,礦場的主人會派人來接替他。那接替的人來了,他才可以回家。他眼睛不好使,到時候請阿真陪他回去。阿真欣然應諾。自此之後,阿真每日都按照老叔吩咐,將老叔回家的路背一遍,以防忘記。

‘你們終於來了!老叔睡了很久啦!’原來,阿真以為顧宗義三人正是來接替老叔的人:‘我拿些吃的,待會兒背老叔,回老家!’說著,繼續興高采烈地拔蘿蔔。

‘你們要去的老家,在什麼地方?’顧宗義隨便一問。

阿真不加思索道:‘汲郡三羊鎮董家村!’

顧宗義目光一亮。

汲郡,由三個緊緊相依的縣城組成,佔地極小。

它的東面,是荒蕪的天山。

南面,是曠闊的濟水流域。

西面,有濟水支流,名‘汲’,源出西北方的天烽山脈。

正北方,是一片成斗笠狀的平原,名喚‘河間平原’,再往北,便是戰事前線的濟北。

汲郡,延伸在天山腳下,曾興盛一時,但隨天山商道的消失而沒落,更因常年乾旱,穀物不振,百姓匱乏。

城牆高不過一丈,風吹日曬,剝落斑殘。若非近年鬧招搖教,城樓上甚至連守軍都不會看到。

就如此的窮鄉僻壤,一夜之間,大大小小的每座譙樓,皆出現甲兵!城牆上,更有軍匠在各處修葺。南城外的空地上,宛如雷雨後的蘆葦,帳篷密匝匝一片。旌旄容容,繡著白鹿,紅芍藥的紫色旗幟,‘勝澤’,‘肅毒’四字,在寒風中清晰可見!

坐在騾車上的南宮化羽,看到路邊整齊的軍營,眼睛不禁泛紅,抓住窗邊的手青筋暴起。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