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超炫!我在三国快快乐乐当皇帝! >第0093章 黑龙怎么是发明家93(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0093章 黑龙怎么是发明家93(1 / 2)

刘波回了钱家庄直奔缝衣连,看到大家正在忙活缝制衣服,热火朝天,争分夺秒,废寝忘食的场面映入眼帘,刘波很是感慨。

再看貂蝉手起剪落,心无旁骛,一门心思在裁剪,十分熟练,那布匹在她手里,就像是一件件艺术品一样,花样翻新,立马就形。

薛灵芸专心致志,飞针走线,应接不睱,心灵手巧,将一件件艺术品缝制成半成品,乃至成品,真像是龙飞凤舞一般。

看到大家这么忙碌,刘波也不忍心打扰她们,只是命令士兵们给她们准备些水果,给她们补充一些能量,其他方面真心帮不上忙。

“侄儿,现在有了缝衣连,这速度是快了许多,四千套军服加班加点缝制,也能够按时完成。

只不过,日后队伍壮大,光靠这缝衣连也难以完成,缝制完衣服以后,还得缝制被褥等物品。”

刘备看着女兵连如此忙碌,完全靠手工缝制,四千多套军服也需要夜以继日地缝制,日后一旦队伍壮大起来,这缝衣连是难以满足需要的。

“备叔,这正是我所考虑的呢,日后不光是缝制军服,以及其他军用品等,还有日后百姓们的服装,我们也需要缝制改良,仅仅靠纯手工缝制,那早已跟不上新的变化。

因此,备叔,我们需要发明机械,发明缝纫机来代替人工,提高缝纫速度,包括还要发明纺织设备,提高纺织生产能力。”

刘波早想到了这一点,这没有缝纫机,完全靠手工怎么可能适应服装时代的变化,现在有了针神薛灵芸,那就表明服装时代的到来,三国时期不再是汉服独统天下的时期,而是出现新服装时代。

当然,刘波清楚这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衣冠、衣裳、汉装,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

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这汉服之美必须传承下去,也要进行改良与创新,综合汉服之美,结合新服装之良,进行服装的改革与创新。

“侄儿,你所说的缝纫机,就是一种缝制衣服的机器,它会完全代替手工吗,完全代替人吗?”

“备叔,这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

缝纫机的用途非常广,它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

同时,它还能衍生出手推绣电脑刺绣等艺术形式。”

缝纫机的发明,那是在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纺织工业的大生产促进了缝纫机的发明和发展,有在1755年德国人在英国注册缝纫机专利,但缺乏考据。

1790年,英国木工托马斯·山特(ThomasSainty)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后穿线、缝制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

因此,刘备根本不知道缝纫机为何物。

“侄儿,你竟然知道这缝纫机,那你能不能把它造出来,造过几台出来,那样能帮助女兵连,提高缝制速度,减轻她们的劳动量。”

“嘿嘿,备叔,我对于发明这一块还比较生疏,这缝纫机也不是简单说说就能造出来的,我得找一个得力助力,找一个发明家帮忙。”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