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藩乱 >第65章 “盗寇”八旗与“贼匪”吴藩117(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65章 “盗寇”八旗与“贼匪”吴藩117(2 / 2)

他能否得到其他将领的拥护、以及平衡各方的利益,还得另说。

吴藩最合适的继承人,就是能代表、平衡吴藩各方利益的吴应熊一脉。

因为只有这一脉,是代表吴藩去做质子的,相当于亲冒矢石,亲赴敌营。

或者类似后世政审时候,发现直系亲属解放前坐过牢,罪名是“通共”。

这种功勋和贡献,远比躲在一群卫兵后面,指挥大军攻城掠地还大。

而吴藩本身,就是一群有着各种利益追求、道德水准低下、但能力又超群的人渣精英们凑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

而有人想动人渣精英们的利益,就得看他的手腕够不够硬。

藩镇之变,按后世的说法,就是一群在多场明末吃鸡大赛中存活下来的大神们,再次组队吃鸡。

这群人里,要么就是降官、要么就是叛军、要么就是流寇、要么就是土贼、要么就是不通王化的蕃将。

没几个是良家子。

跟八旗中通过团结通古斯人、女真人、蒙古人、朝鲜人、倭人、罗斯人、汉人等湊起来的满、蒙、汉“八旗”相比,好不了多少。

真要相比的话,就是八旗属于“盗寇集团”,吴藩属于“贼匪集团”。

大哥不笑二哥,螺蛳不笑蚌壳。

甚至还比不上八旗。

人家八旗好歹还有自己的政治纲领,而吴藩不能说一点都没有,只能说过个嘴瘾。

自古以来,任何造反势力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有提出民族主义的。

如朱元璋提出的“虎贲三千,直抵幽燕;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和“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有提出复仇主义的。

如后金努尔哈赤伐明的“七大恨”,以及后来清军入关时候提出的“义兵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杀百姓也”。

虽然离谱,但架不住有人信;

甚至连没文化的李自成都提出了“闯王来了不纳粮”。

而吴藩所谓的“反戈北逐,湔彼臊氛”,只不过是一块为了给自己谋取利益的遮羞布。

甚至是“兴明讨虏”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就是嘴巴喊喊而已。

并且,口号一直是“兴”明,而不是“复”明。

虽是一字之差,但假设讨虏真的成功的话,中间可解释的空间可就大了。

现在吴应熊死了,理论上和现实上,吴三桂只剩一个吴世璠作为继承人。

对于实打实的继承人,方光琛不敢乱说,支吾不语。

吴三桂见状却哈哈一笑。

“廷献莫不是担心我吴三桂会小心眼,记你的仇,给你小鞋穿吗?”

论度量,当世吴三桂自称第二,无人敢说第一。

“王爷给的小鞋,臣也不敢不穿啊。”

方光琛也是笑了起来。

只是,在吴世璠的点评上,方光琛也不好乱讲,因为吴世璠八岁的时候,方光琛就随着吴三桂就领兵北上了,又没怎么接触。

“世孙品性如何,臣不敢乱讲,但从奏报中,能看出世孙聪颖明慧,心思慎密。”

方光琛稍一沉吟后,字斟句酌应道。

听到方光琛这样说,吴三桂却没有露出高兴模样,而是意味深长的慢悠悠说道:

“聪颖明慧么…”

“孤听说,人生有三大忌:”

“家贫而妻美、无权而多财、势弱而早慧。”

“孤很担心,孤这个孙儿,以后会势弱啊。”

吴三桂轻飘飘几句话,落在方光琛的耳中,却如惊雷炸响,令他大为惊骇!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