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黄巾天朝 >第25章:铁道策(中)131(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25章:铁道策(中)131(1 / 2)

(感谢书友无敌小傅、20191231210843044、20240330000531616、山海门万法仙君、世无殊鱼的票票~)

而这也正是李净有一点不太能理解的地方。

为什么谯周要提出这样的想法,尤其是在他是亲天公一方的立场下。

先说原计划的好处,别的不说,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任何特殊性。

从番禺到毗耶普多罗城的铁路,充其量是原本的广汉线的延伸,对于原有的交通格局不会带来特别大的改变。

这已经算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世界的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点对于格局的改变可能就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造成巨大的影响。

更何况,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就拿最简单的广汉线举例,广汉线横跨两广北部的绵延群山,加强了湘州、赣州等和象、广两州的联系,也让之前交趾的割据基本没有重现的可能。

但它也加剧了岭北势力对于两广的冲击,为了安置破产的农民,由官方组织的屯垦团通过铁道南下,一个个寨子在岭南大地上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长出来,依托着交通线和寨子的点线结合,北人与原住民展开了对于土地等资源的掠夺。

这中间充满了无数次的微型战争,小到一个北人村落和一个百越村落为了一条河流、一坡梯田展开的械斗,到啸聚数十万百越的酋帅率领的对于番禺城的围攻。

可是单靠着冷兵器和地形优势的百越哪里能手握着火枪大炮,又有着官府支持的屯垦团对抗?一次次聚集在一起的防抗反而让头疼着如何将他们一网打尽的屯垦团员们眉开眼笑,土著的鲜血在寨堡与壕沟前滋润着土地,孕育出来的果实又滋润着拓垦团员的下一代子女茁壮成长。

正常来说,百越如果打不过,也不用死磕,因为他们可以向南逃,就如同他们的祖先一样从长江流域一路南下到如今的珠江,但是他们没料到,时代变了。

在南边,北约为了防止太平道徒的借机渗透,严格对边境实施封锁——当然,以现在的水平,想要对漫长的雨林实施封禁纯属天方夜谭。

于是他们决定用市场的看不见的大手解决这个问题——北约在全体会议之后,正式颁布《逃奴法案》,该法案宣布,对于任何无法证明自己不是穿过北部国境来到北约的人,任何北约公民都有权将其抓获为奴隶,该奴隶除了生命权以外的任何权利都由抓获其的主人拥有——而他们证明身份的方法,是要求对方展示作为熟练技工或者理工科人才的能力。

对于百越来说,该法案推行之后的北约,并不比屯垦团逐渐扩张的两广好多少,于是他们只好回去和屯垦团死磕——然后北约便很高兴地为闹得比较欢的百越头子们送上了武器,广汉线受之影响,南段一度停摆。

然后岭南都督府和广、象两州刺史府通过《宅地临时管理方法》,规定任何太平道国合法公民如能证明一片土地上不存在除了自己以外的定居者,则自动拥有使用权。随后,国会又通过了《宅地法》,将《宅地临时管理方法》上升到最高级的效力层面,规定只要做到山海池泽十税一,定居者就可以获得所有权,同时,对于矿部认定的郡级矿山,岭南都督府应当予以保护。

这命令一出,屯垦团员们顿时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离开了寨堡的保护,主动出去攻击百越。

什么“证明一片土地上不存在除了自己以外的定居者”,有价值的土地上还能没定居者?只要全部干掉,那不就成自己的了?同时他们还翻遍了两州大大小小的各种山脉,只为了找到矿山,然后获得岭南都督府更进一步的保护。

什么?你说百越攻击的地方离矿山有二十里超出应当保护的范围?上官有所不知,我住在矿山脚下五里处,农田我家十里外,取水的地方在农田又五里外,刚刚好就在二十里,怎么会没关系呢?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