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神将从新野开始 >第五十四章 蒋干过江54(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五十四章 蒋干过江54(1 / 2)

曹仁、曹洪中了周瑜埋伏,被杀得大败,虽然是豁出处了性命,拼死抵抗,但也改变不了多少既定的事实,长途奔袭,人困马乏的骑兵团,哪里是养精蓄锐,以逸家待劳的孙刘两军队的对手。另外又有众多猛将出来撕杀,两人侥幸逃得性命。在周瑜及刘备两方人马的伏杀之下,两万骑兵,几乎是伤亡殆尽。曹仁仅率所余不满的千骑逃得性命,乘船过江返回赤壁。

周瑜在陆路设计伏杀曹仁军马,初战告捷,歼灭曹军近两万人,使人报知孙权,孙权得报大为喜欢,对战胜曹操又增加了几分信心,哈哈哈,曹孟德啊曹孟德,你也不过如此嘛,让你下书来吓我,现在怎么样?我江东集团也不是泥捏的。于是孙权下令犒赏三军,江东军团由是士气高涨。

战后,刘关张等人辞别孙权、周瑜,准备返回乌林军营,防备曹操,整军备战。有徐庶亲自率诸多猛将紧盯着曹操,诸葛亮、王勇便没有那么着急了,于是便留下来协助周瑜用计。

诸葛亮推断了一下时间节点,叮嘱刘备回去之后要多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又将一些注意事项写信告知徐庶,待东吴方面发起总攻之时,自己再返回指挥大军与曹操决战。

见刘备一副担扰和依依不舍的样子,诸葛亮心中有所不忍,便出言说道:“主公且放宽心,有王义山在此,亮定能保得安然无恙。徐元直处我已有书信交待,曹操断然不敢轻动我军,只待日后决战之日,主公派人前来接应我等归去即可。”

刘备温情肪脉的说道:“义山也当多加保重,军师之安危便有劳义山费心了。”

王勇说道:“主公放心,我等定会依约而回。”

关羽等人也抱拳施礼告别,刘备引着众人登船自往乌林去了。

曹操命令全军七十多万兵马开赴并占据赤壁,依山傍水,立下了庞大的水陆营寨,南拒刘备,东迎孙权。闻报曹仁、曹洪两人损兵折将,败逃而回,心里大为恼怒,这二人屡屡战败,自己恨不得杀两人而后快。但终是同宗同族的心腹爱将,下不得手,两个夏侯现在还在刘备军中关着呢,自己宗族的大将可不能再有损伤了。

但是跌了那么大的一个根头,还是几乎全军覆没的大败,这等于是让人把脸按在地上来回的摩擦了,曹操是怒不可遏,又不能杀人平愤,那只得想办法将场子找回来,此仇不可不急报!于找来了蔡瑁、张允二将,命令两人率领大批水军出击,攻击周瑜水寨,非得讨回个彩头不可。

早有细作将消息报到周瑜帐中,曹操命令蔡瑁、张允领大批水军从赤壁方向过江,杀向三江口水寨而来。周瑜兴奋异常,来得好,蔡瑁、张允是吧,看我下面怎么样把你们的屎都给锤出来。

这是历史世界的修正能力?还是怎么的呢,我都给改变了这么多了,曹操还是率大军屯于赤壁?一样的地点,一样的人物,一样的铁锁连舟?一样的火烧赤壁?看来老天爷是眷顾周瑜啊,火烧赤壁合该成就周瑜的威名。

也顾不得理会太多,如今还是静坐看周瑜表演吧,这段时间,王勇已经反复地给诸葛亮输出了自己的理念,比如东吴可以结盟,却不能全信他们,关键时刻的盟军背刺可是很致命的。又比如周瑜是个小心眼,千万别露出太多才华,让他觉得自己太过牛比,然后他回头觉得有威胁,就会想办法刀了你。

虽然不懂王义山同学为什么总会有那么多的未卜先知,并且知道得那么多那么细,但这并不影响对他的推心置腹的信任,诸葛先生认真听取了他的意见建议。

再加上在如今的结盟操作之下,两家实力旗鼓相当,或许是因为有了道义的盟誓约束,周瑜倒也收敛了很多,没有动不动就挑事,诸葛孔明也没有展现出太多的压倒周瑜的智商,至少目前为止,大家是还是坚守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且说周瑜调动水军出战,在三江口外,长江之上,截住了蔡瑁、张允交战撕杀。江东集团兵锐将猛,蔡、张二人远不是对手,尽管曹兵有数倍兵卒之于江东,还是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便被打得落花流水。蔡瑁、张允率败军撤出战场,收扰败军回去见了曹操请罪。

沃尼马啊,又被打脸了。

望着跪地请罪的蔡瑁、张允,曹操脸色黑的不能再黑了,强压着不让自己发作,曹仁、曹洪失败在前,自己没有处置,那么现在这两个二五仔失败了,当然也不能随便给处置了,否则荆州降军怕是军心不稳,虽然在自己心里的确是时时刻刻都想刀了他们。

尼玛的,想找回个场子,怎么就那么难呢?你们一个两个,尽是些猪头,让老子又被人贴脸开大一回,再这样下去,士气一跌再跌,跌到谷底时,全军兵无战心,我还打个毛线,还平个卵的江南啊。

曹操忍着火气,不想跟他们多说一句话,挥手便让二人退下,蔡瑁张允二人逃得一命,连忙谢恩出去了。

背着手气呼呼的踱来踱去的,曹操心里烦燥不已,开口向众人问道:“陆路偷袭全军覆没,水军数倍出战,竟然又给周瑜小儿击败了。诸位,眼下的局面,有何良策啊?”

一众谋士不敢答话,大帐之中陷入了沉默。过了不多时,有一个人出列说道:“丞相,我愿亲往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周瑜来降……”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