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一百二十七章 孔融的抉择128(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二十七章 孔融的抉择128(1 / 2)

为了尽快赶回驿馆,孔融可谓是拼上了老命。

从袁绍府上出来后,就一路策马狂奔。

哪怕一把老骨头都快要被颠散架了也不敢停下。

“子义——!”

“子义——”

赶至驿馆,孔融大声呼喊。

可四下都见不到太史慈的人影,他心中焦急如焚,脸色白的吓人。

此时太阳已然落山,他错过了和太史慈约定回驿馆的时间。

若是太史慈真以为他在城内出了事,从而逃离冀州,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以他的骑术和性格,即便现在就派人去追,也是万万追不上。

孔融呆呆的站在驿馆,脸上全是惊恐的神色。

脑海中接连闪过刘协在宣室挥斥方遒的画面。

“不过是些许风霜罢了……”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大争之世,谁能不争,谁敢不争?”

“朕为天子,不争便是死,不争大汉便要亡!”

“爱卿要葬送大汉幽而复明的希望吗!”

孔融像是失去了所有的精气神,宛如行尸走肉般瘫倒在地上。

汉室复兴的希望,真的要因他而葬送了吗。

他老泪纵横,趴在地上嚎啕大哭。

“国相!”

突然,一道充满惊喜的声音传来。

太史慈牵着马,从马厩走出。

“子义!”

看到太史慈的身影,孔融无神的双眼,重新焕发了光芒,整个人如释重负。

口中似是庆幸般的不断呢喃:“子义没走就好,没走就好……”

这一刻他心中的喜悦,比当年听闻董卓伏诛的消息还要强烈。

太史慈走近,看到孔融衣衫凌乱,狼狈不堪的趴在地上嚎啕大哭,不由勃然大怒。

孔融向来重视仪表和风度,如今这般模样,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定然与城内的遭遇有关。

“可是袁贼为难国相!”太史慈咬牙切齿,眼中凶光四射。

“非也,非也。”孔融赶紧拉住太史慈,生怕他直接杀到袁绍府上去。

“且为老夫端碗水来。”

他从昏迷中苏醒后便一路策马狂奔,刚才又经历了心绪上的大起大落,如今可谓是身心俱疲。

太史慈不敢耽搁,连忙跑去弄了碗蜜水过来。

孔融喝下大半碗蜜水,脸色稍稍有几分好转。

正待太史慈要询问孔融在城中的遭遇之时,袁绍带着一队人马来到了驿馆门口。

太史慈当即挡在孔融身前,将背上的一对双戟取下握在手中,一脸警惕地看着袁绍。

袁绍翻身下马匆匆走入驿馆,看着坐在地上喝蜜水的孔融似乎并无大碍,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随后无不费解的问道:“国相为何不辞而别?莫非是我有什么失礼之处吗?”

孔融一醒过来,没聊两句就夺马而走,让袁绍感到一阵莫名奇妙。生怕他这把老骨头出什么事,便一路追了过来。

“冀州牧多虑了,不过是着急回驿馆罢了。”孔融疲惫地向袁绍摆了摆手,“老夫并无大碍,还请冀州牧代为转告陛下,老夫安然无恙。

今日昏迷也与陛下无关,让陛下无需忧心。老夫明日会入宫向陛下请罪。”

袁绍心中依然充满疑问,可见孔融虚弱苍白的脸色,生怕对方出什么事,也不敢继续逼迫。

但还是不放心的交代了两句:“既如此,那国相便好好歇息,万万不可做出方才那般夺马狂奔之举。国相的安危关系到陛下的声名,万不可大意。你若是出了点差错,将会使陛下蒙受不白之冤。”

“老夫省得。”孔融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声。

袁绍也不多废话,转身上马,带着沮授、审配等人离开了驿馆。

直到离开一段距离后,他的脸色才慢慢冷下来。

“这老匹夫,当真是莫名其妙!”

袁绍阴沉着脸色破口大骂。

他今天一整天都在提心吊胆。先是担心刘协的身份被识破,后来又担心孔融出事。

孔融的一举一动都让他看不明白,又是殿上昏迷,又是匆匆忙忙夺马狂奔跑回驿馆,一出接着一出。

也不看看自己一把年纪!

如此折腾,要是死在邺城怎么办?

一旁的沮授似乎看出了些许端倪,露出若有所思之色,说道:“主公,若是不出所料,孔融昏迷十分蹊跷。”

“或许是陛下逼迫的太紧,他一时之间无法回答,便借昏迷为由逃避。”

审配亦点了点头,“假借昏迷逃避君主追问,此类事史书多有记载。”

经过沮授和审配这么一说,袁绍也回过味来了。

咬牙切齿道:“这老匹夫安敢如此,害我担惊受怕!”

落后半个马位的逢纪也跟着大骂:“孔融此举当真是奸诈,这般无赖手段都用的出来!”

“明日等他再度入宫,定要备好十个八个医官,他要是昏迷就给他扎针!”

“愚蠢!”袁绍不留情面地骂了逢纪一句,“你安能扎醒一个假装昏迷之人?扎醒了他又继续装昏过去,难道还能一直扎他不成?”

孔融要是铁了心的假装昏迷,给他扎成筛子也没用。

逢纪闻言,觉得袁绍说的有理,又骂骂咧咧几句:“这匹夫,枉为孔子二十世孙。”

这时郭图皱着眉,疑惑的说道:“可他如此匆忙跑回驿馆又是何故?他若是不肯承认天子身份,主公难不成还能吃了他?”

审配道:“孔北海在许县的那几天,也不曾和曹贼有任何接触往来。或许是不愿与主公处于一室,担心落人口舌。”

“哼!”袁绍冷哼一声,十分不满,他袁本初盛名在外,焉是曹阿瞒之流能比?

这老匹夫若非仗着孔子二十世孙的身份,都入不了他的眼。

“我以为,或许与那个侍从有关。”田丰忽然开口。

众人闻言,纷纷惊异地看向他。

居然……正常说话了?

没有一开口就让主公下不来台?

袁绍心中琢磨了一会儿,厘不清与那侍从有何干系,问道:“元皓有何高见,不妨直言不讳。”

这次田丰难得没有拆他的台,他也难得让田丰直言不讳。

田丰斟酌了一会儿,说道:“方才在驿馆之时,我观那侍从颇为不俗,绝非常人;背负双戟,腰缠马鞭,亦有包裹在身,显然是准备离开驿馆。”

“但他既为孔北海侍从,为何会有离开驿馆的打算?丰以为,定是孔北海提前叮嘱过他。”

“例如若是入城未归,或是被主公挟持,便让侍从第一时间离开邺城。”

田丰观察的很细致,分析的也有理有据。

说到这里之后,众人哪里还不明白?

那侍从包裹里必定藏着孔融的印信!

沮授满脸后怕,叹道:“孔北海当真是谨慎,他若未归,那侍从怕是要携带他的印信前往许县。向天下人昭告主公假立天子。”

“好个孔文举,居然还有这么一手准备,难怪他这么急要赶回驿馆!”袁绍的心中也一阵后怕,同时也对孔融心生佩服。

此人当真是对汉室忠心耿耿,宁死也不会受胁迫。

好在今天孔融并没有真的出什么事,否则那侍从会第一时间逃离邺城,并将孔融遇害的消息传播出去。

田丰又道:“主公何故一脸后怕?孔北海既然如此着急回来,表明他也担心侍从误传消息。”

袁绍一脸惊喜:“莫非他心中已经承认陛下是真龙天子?”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