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其他类型 > 初啼声与绝笔书:从上古到大唐 >第三十二章(二) 高适:更关注边塞的“孟浩然”51(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三十二章(二) 高适:更关注边塞的“孟浩然”51(1 / 2)

和前面提到的大部分诗人一样,高适的生年也并未记载,后世学者根据史料推断大概出生于公元702年左右,此时还是武则天当政时期。

高适年少时孤贫,自己种地打渔,靠着接济长大,二十岁的时候西游长安,谋求出仕。

一般心性和才智的人,绝对不会有年少游上京求取功名的想法,高适在想法和能力上从未落于人后过,只不过过了三十年才显达,显得前期落魄太久了。

这一年,高适写下了一首诗,也是目前能看到高适存留最早的作品。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从这首诗可见得高适此时的状态——

1,心气高远,觉得公卿高位就在俯拾之间;

2,求仕之路遭到了挫折,人微言轻,没人赏识;

3,“韦参军”这位好朋友,并没有因为高适家贫而嫌弃,两人关系非常好。

考不进“编制”,二十多岁的高适就和盛唐许多诗人一样,开始了游历,北游蓟、燕、赵、韩、魏等州(今天的BJ、河北等地),写下了很多诗文。

比如有句诗“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迷茫”。

还有句诗“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高适早已经看到学好、写好诗文的重要性,这与《旧唐书》中说高适五十岁之后“始留意诗什”的说法,完全不符合。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